《宇宙发展史概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于18世纪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 ,中文版由全增嘏翻译 ,王福山校订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 ,属于世纪文库丛书 ,平装142页 ,定价11.30元 ,ISBN为9787532726028 。该书是康德早期科学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融合了自然科学与哲学思辨 ,对后世天文学和宇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核心内容与理论贡献
星云假说与天体起源
康德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 ,认为宇宙中的天体(如太阳系行星)是由原始星云通过引力作用逐渐形成的 ,而非上帝的瞬间创造 。这一理论推翻了牛顿力学中的“第一推动”假设 ,奠定了机械宇宙起源论的基础 。
例如 ,他解释了行星轨道的规则性源于星云旋转时的角动量守恒 ,这一观点被视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先驱 。
对形而上学宇宙观的批判
康德以批判精神破除了当时盛行的形而上学宇宙观 ,主张通过自然规律解释宇宙现象 。他借鉴牛顿力学 ,同时超越了牛顿对上帝干预的依赖 ,强调宇宙的内在秩序 。宇宙结构与生命探索
书中第三部分尝试比较不同行星上的居民 ,推测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尽管这些推测基于当时有限的科学认知 ,但体现了康德对宇宙多样性的开放态度 。
学术评价与特色
创新性:被誉为“天才的思辨”之作 ,将哲学思辨与科学假说结合 ,为宇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
争议与融合:书中唯物主义与自然神论的交织(多次提及上帝)反映了康德思想的复杂性 。
可读性:豆瓣评分8.3-8.7 ,读者认为其“非凡又易懂” ,辅以名家翻译和导读 ,适合非专业读者阅读 。
结构与目录
全书分为三部分:
恒星的规则性结构及牛顿宇宙学纲要;
天体形成与运动原因的机械论解释;
对外星居民的比较尝试 。附录和结束语补充了康德对星球居民和宇宙命运的思考 。
如需进一步了解 ,可参考豆瓣书评或百科资料 。
目录 · · · · · ·
前言
全书提要
第一部分 恒星的规则性结构综述兼论这类星系的大量存在
一 为便于理解以下内容最必需的牛顿宇宙学基本概念纲要
第二部分 关于自然界的原始状态 ,天体的形成 ,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它们在整个宇宙中 、尤其在行星系中的规则性联系 。
第一章 关于行星系的一般起源及其运动的原因
第二章 关于行星的不同密度和它们的质量关系
第三章 关于行星轨道的偏心率和慧星的起源
第四章 关于卫星的起源和行星的绕轴运动
第五章 关于土星环的起源 ,从土星环的情况计算土星每天的旋转
……
第三部分 以人的性质的类比为基础对不同行星上的居民进行比较的一个尝试
附录:关于星球上的居民
结束语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