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迈克尔·桑德尔 德安博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 。近年来 ,他因为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的传播而为中国大众熟知 ,并曾多次来中国讲学 、演讲 ,其亚里士多德式的互动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为中国的公共哲学讨论开启了先河 ,掀起了“桑德尔热” 。他的著作涉及正义 、伦理学 、民主和市场等主题 ,其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 ,畅销全球并引起热议 。其代表作有《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公共哲学》《精英的傲慢》等 。 美国波士顿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主讲中国哲学 。他发表了大量有关儒家 、道家 、新道家以及当代比较哲学的文章 ,并将诸多书籍从中文翻译成了英文 。与其师德国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合著《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
内容介绍:
中国读者早已不会因为一位外国学者的到访而感到新奇 ,但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到来仍让中国读者兴奋 。桑德尔因为网络公开课《公正》而为中国公众所熟知 ,在2007年到访中国后 ,更是获得了“通常只有好莱坞明星和NBA球员才能享有的受欢迎度” 。
桑德尔说:“我去过很多国家 ,可能除了美国之外 ,中国有关自由市场的设想和道德直觉是z深刻的 。”桑德尔一直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哲学 ,并从中汲取资源 。2016年 ,桑德尔专程来到中国 ,与中国哲学领域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探讨 。与会专家从中国哲学当中有关德性 、家庭 、共同体等观念出发 ,反观桑德尔的政治哲学思想 ,指出它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可能性关联和冲突 。桑德尔针对这些批评或思考 ,给了出自己的回应 。后来 ,各位学者的与会论文与桑德尔的回应结集成册 ,就形成了这本《遇见中国》 。
《遇见中国》是一部具有启发意义的中西哲学平等对话之作 。它体现了自晚清 、五四以来 ,中国文化的两个转向:一是中国对西方思想文化由全盘接受走向反思与辩证 ,二是中国对自身传统思想文化 ,由批判 、全盘否定走向重新发现与求证 。与桑德尔的相遇 ,为我们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 ,提供了契机 。
迈克尔·桑德尔在《向中国哲学学习》中总结道:“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任何一种相互学习的方案 ,均应该从接受某种不对称开始 。我的朋友 、前哈佛大学同事杜维明先生曾经说过 ,中国是一种学习型文明 ,而西方是一种教导型文明 。他在这样说的时候 ,并不是在称赞西方 。我认为他是在说 ,那些认为自己是在给世界上其他国家传达指令的社会 ,终会陷入一种狂妄自大 。他们的学说会堕落为布道 。一种一心从事教导和布道的文明 ,不仅会招致普遍的憎恨 ,自己也会丧失面向世界 、聆听世界并向世界学习的能力 。我很感激这本书的对话者 ,他们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思想 ,馈赠了批判性的互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