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一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自1988年起开始系统出版的译介丛书 ,至今已推出230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成果 ,是了解海外中国研究经典与前沿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对你提供的50册书目中部分重点作品的简要介绍:
一 、历史与社会
《文化 、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本书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华北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 ,分析了国家权力 、地方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 ,是研究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的重要著作 。
《毁灭的种子》
聚焦于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 ,揭示了传统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瓦解过程 ,为理解中国近代转型提供了深刻视角 。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从边疆史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探讨了中国在亚洲内陆的地缘政治与文化互动 。
二 、性别与日常生活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以娼妓问题为切入点 ,剖析了20世纪上海社会中的性别关系 、权力结构与现代性体验 ,展现了都市生活的复杂性 。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研究缠足习俗的历史演变 ,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象征与社会意义 ,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控制与审美 。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聚焦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分析了其在儒家伦理框架下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 ,为理解中国传统性别观念提供了重要视角 。
三 、思想与学术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批判性地审视了民族主义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 ,提出超越民族国家框架的历史叙事方式 。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探讨了唐宋时期中国思想的重大转型 ,分析了儒家经典如何在这一时期被重新诠释 ,并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
《中国转向内在》
研究了中国在宋明时期如何从对外扩张转向内在的文化与思想建设 ,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自我调整的内在逻辑 。
四 、经济与技术
《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以白银流通为线索 ,分析了19世纪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的互动 ,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化早期阶段的地位与挑战 。
《工开万物:十七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聚焦17世纪中国的技术与科学发展 ,探讨了传统知识体系在面对西方科技冲击时的应对与调适 。
五 、移民与跨国交流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研究了中国近现代移民的历史 ,探讨了华人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 、适应与文化认同问题 。
《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视角 ,分析了中西文化在明清时期的碰撞与交流 ,展现了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互动 。
六 、宗教与信仰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与仪式的社会功能 ,分析了其在维系社会秩序与构建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研究了中国古代的修行传统 ,探讨了修仙思想如何影响社会记忆与文化认同 。
七 、文学与艺术
《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
分析了中国明清小说中的欲望表达 ,揭示了文学叙述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文化 。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形象:空间 、时间与性别构型》
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形象 ,分析了空间 、时间与性别在文化表达中的复杂关系 。
八 、政治与权力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以戴笠为中心 ,研究了中国近代特工系统的运作机制 ,揭示了特务政治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 。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探讨了华南地区国家权力与宗族组织之间的互动 ,分析了传统政治结构的地方化实践 。
九 、比较视野
《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
通过比较罗马与中国的帝国治理模式 ,揭示了两种文明在政治 、经济与文化上的异同 。
《中国与达尔文》
研究达尔文进化论如何传入中国并影响思想界 ,探讨了科学理论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
十 、环境与生态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动物与灵异的认知 ,分析了其在宗教 、文学与社会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研究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 ,探讨了其如何影响科学 、哲学与宗教的发展 。
以上是对部分书目的简要介绍 ,更多内容可参考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相关资料 。
目录
封面
文化 、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
毁灭的种子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 、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
中国转向内在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中国食物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晋武帝司马炎
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形象:空间 、时间与性别构型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
中国制度史研究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
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中国与达尔文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权
工开万物:十七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 、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
假想的“满大人”:同情 、现代性与中国疼痛
两访中国茶香(上册)
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
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1~1949
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唐人如何吟诗:带你走进汉语音韵学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