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放弃:被困住的母亲与被忽视的女儿》是日本纪实文学作家杉山春历时三年半调查完成的一部作品 ,聚焦2000年日本爱知县一起女童真奈被父母长期忽视至饿死的悲剧案件 。以下是该书的核心内容与背景分析:
1. 案件背景与核心情节
案件经过:2000年12月10日 ,年仅三岁的真奈被父母村田智则和村田雅美放入纸箱近二十天 ,期间几乎未进食 ,最终饿死 。案发时 ,这对年轻父母还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 ,雅美同时怀有身孕 。
社会反响:案件震惊日本社会 ,父母被指控蓄意谋杀 ,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但作者杉山春通过调查发现 ,这一极端事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社会与个人问题 。
2. “育儿放弃”的定义与表现
概念解析:书中将“育儿放弃”定义为监护人长期不提供饮食 、忽视生病或受伤的孩子 、不给予清洁等行为 ,属于忽视型虐待的一种 。
案例延伸:杉山春通过真奈案 ,揭示了更多类似案例中女性因育儿压力被社会孤立的现象 ,指出忽视往往是系统性问题的结果 ,而非单纯的个人“恶母”行为 。
3. 作者的调查方法与视角
调查过程:杉山春采访了涉案父母 、家属 、儿童保护机构及医院人员 ,搜集法庭资料 ,以非虚构手法还原案件全貌 。她特别强调自身作为母亲的共情视角 ,难以保持完全客观 。
社会批判:作者质疑为何母亲总是被首先指责 ,指出在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 ,女性承担了不成比例的育儿责任 ,而男性往往被忽视 。
4. 深层原因与社会反思
女性困境:书中通过三代女性的生存处境 ,揭示女性从女儿到母亲的角色转换中遭遇的压迫 ,包括经济压力 、社会期待与家庭支持的缺失 。
结构性问题:日本社会将育儿视为女性专属任务 ,导致女性陷入孤立;同时 ,儿童保护体系的滞后加剧了悲剧风险 。
5. 文学与社会的双重意义
纪实价值:该书与电影《无人知晓》等作品呼应 ,共同探讨儿童忽视的普遍性 ,强调忽视与直接虐待同样致命 。
国际启示:作者指出 ,东亚文化圈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与性别分工问题 ,使得真奈案并非孤立事件 ,而是全球女性面临的共同困境 。
总结
《育儿放弃》不仅是一起案件的记录 ,更是对现代社会育儿困境的深刻反思 。它通过真奈的悲剧 ,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双重压迫 ,呼吁建立更公平的支持系统 。该书豆瓣评分8.7 ,被评价为“直击东亚女性普遍性育儿困境”的力作12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杉山春 ,一九五八年生于东京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 。曾任杂志编辑 ,后转为自由职业者 。多次撰写人物专访 ,写作有关育儿及亲子问题 、父母杀害亲生子女等主题的报告文学 。作品有关注女性贫困问题的《纪实·虐待——大阪两儿童被弃置致死案》 、探索日本社会家庭关系沉疴的《从虐待儿童想到的:社会如何向家庭施压》等 。
【译者简介】
烨伊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 。曾留学日本 ,并在当地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课程 。从事出版行业多年 ,现为全职译者 ,过着为书稿中的人生百态唏嘘的日常 。译著有《第一人称单数》《人间失格》《流浪之月》等 。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逆境
I 雅美的孤独
II 欺凌 、逃学 、强暴
III 沉迷游戏的孩子
IV 男朋友和女朋友
第二章 出生
I 流产和分娩
II 雅美的幸福
III 急性硬膜下血肿
IV 不笑的女儿 ,打女儿的父亲
第三章 开端
I 一岁半体检
II 保健师们的困惑
III 弟弟是个好孩子 ,但……
IV 购物依赖症
第四章 饿死
I 命运的会议
II 错失良机
III 唯一一次和妈妈说话
IV 纸箱中的生日
V “你们这样 ,也算为人父母吗?”
第五章 法庭
I 是故意杀人还是抛弃致死
II 缺乏真实感的“爱的笔记”
III 相似的母女
IV 最后的质询
V 智则的信
VI 放弃二审上诉
第六章 重逢
后记
文库版 后记
解说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