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梁启超 ,近代著名思想家 、学者 、作家 、政治活动家 。与康有为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 ,名满天下;其文字不论内容属于政论还是文化教育 ,均脍炙人口 ,万人传颂 。在很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 ,并创获甚丰 。其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之学浸润很深 ,后期致力于提倡以传统的修身之学充实国民教育 。
彭树欣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长期致力于梁启超思想及儒学研究 ,出版有专著《古代人生哲学在晚清民国的生存状况——以梁启超为中心》 ,整理评注《梁启超修身三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内容介绍:
1920年代 ,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 ,和青年的成长 。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 ,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 ,如今听来格外温暖 、振聋发聩 。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主题的讲演稿 ,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 ,共30篇 ,附录一篇 。精校整理 ,并加前言 、导读 、题解 、简注 。梳理脉络 ,详解背景 ,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
梁启超讲演前经常不写讲稿 ,讲演辞多由听讲者记录而成 。有传说他在打麻将时起腹稿 ,王森然记载: 学界常请梁先生讲演 ,而事到眼前 ,绝不作预备 ,而是“红中白板”声如故 ,同座代为着急 ,而先生笑曰:“予正利用博戏时间 ,起腹稿耳 。”故每赌必输 ,或有劝止者 ,先生曰:“骨牌足以启予智窦 ,手一抚之 ,思潮汩汩来 ,较寻常苦索 ,难易悬殊 ,屡验屡效 ,已成习惯 。”闻者粲然而笑 。此虽是趣闻 ,但梁启超的才华可见一斑 ,所以讲演才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效果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