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2011北京高考和2011北京高考物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1北京高考的相关知识 。
2011年高考北京文科状元多少?
文科第一名为人大附中分校的伊思昭和四中的梁倩 、师大二附中的朱竹 ,676分 。
北京理科第一名为人大附中的梁思齐 ,697分;
另外 ,理科第二名也出自人大附中 ,696分;文科第二名是北京五中的满园和清华附中的一名学生 ,675分
2011年北京市高考本科上线率
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昨天公布2011北京高考 ,一本线文科532分2011北京高考 ,理科501分 。今年文科分数线比去年提高了17分 ,而理科分数线比去年降低了1分 。北京考试院表示 ,今年北京高考录取率将达79.5% 。 此外 ,高职单考单招部分分数线为175分 ,高职单考单招艺术专业分数线为123分 。体育类 、艺术类也比往年有所提高 ,其中体育类录取线比去年提高了20分 。 北京考试院高招办副主任高富勤介绍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今年在加分之后 ,北京6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有4497人 ,去年600以上高分人数为4480人 ,增加了17人 。今年文科600分以上人数为848人 ,比去年增加了354人 ,理科高分人数为3649人 ,比去年减少337人 。 记者了解到 ,今年高考中 ,有36人考试出现了违规违纪 。其中违规考生32人 ,主要因为携带手机 、用铅笔答卷而取消单科成绩 ,而违纪的4人中 ,3人有夹带作弊行为 ,另一位为社会人员替考 。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高考成绩有疑问的 ,或认为与实际的估计分数相差较大 ,都可以要求对分数进行复查 ,但考生需要在规定日子里到学校登记 ,由学校统一到招办核查 。 本市高考录取工作从7月6日正式开始 。 东城考生八成上本科 今年高考 ,东城区的考生近8成上了本科线 ,半数过了重点线 。其中 ,理科重点上线率超过五成 ,比去年提升近13个百分点 ,理科本科上线率近80% ,比去年提升8个以上百分点2011北京高考;文科本科上线率近70% ,比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 。 据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介绍 ,该校今年一本上线率96% ,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高考分数达到600分以上 。其中 ,二中的男生周学晨以672分成为东城文科第一名2011北京高考;北京景山学校女生顾湾湾以总分704分(含北京市三好学生加分10分)的成绩名列北京市理科第三名 ,其中数学取得150分的满分 。 而171中学表示 ,今年高考中 ,其理科实验班平均635分 ,半数学生数学单科成绩在140分以上 。
北京高考2011全国几卷
一卷
高考试题全国卷2011北京高考 ,简称全国卷 ,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2011北京高考的 、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2011北京高考的高考试卷 ,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
高考试题全国卷 ,简称全国卷 ,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 、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 ,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 、Ⅱ卷 。从2016年新增Ⅲ卷 。并且全国Ⅰ 、Ⅱ 、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 、甲 、丙卷 。小语种各省无自主命题权 ,不分甲 、乙 、丙卷 。2021年全国卷 ,”包括新高考(统考科目)Ⅰ卷 、Ⅱ卷和老高考甲卷(原新课标Ⅲ卷) 、乙卷(原新课标Ⅰ卷) ,取消原新课标Ⅱ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 ,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 ,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
2011年北京市参加高考的总人数
今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数只有80241人2011北京高考 ,是近6年内人数最少的一次 ,比去年减少2011北京高考了2万多人 ,降幅为20% 。约80%的考生能考上大学 。
2011年北京高考英语平均分
77.36分 。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 ,2011年北京高考其中文科语文的全市平均分达到97.88分 ,数学为92.88分 ,英语平均分为77.36分(是用全部参加考试的学生英语分数加权平均后算得的分数) ,文综为162.74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简称“高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
2011高考语文北京卷(带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
1.下列词语中 ,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活性炭 韬光养晦 冗(rǒng)长 恪(kè)尽职守
B. 谐奏曲 咄咄逼人 怆(chuàng)然 怙恶不悛(qǔn)
C. 威慑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 笑 *** 按图索骥 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B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 ,怙恶不悛应为quān;C项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 ,唾手可得应为tuò;D项笑 *** 应为笑眯眯 ,荒谬应为miù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
【易错提醒】受方言影响误读的字特别多 ,
【备考提示】注意形近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 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 ,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 ,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B. 下午 ,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 ,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 ,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
C. 伴着落日的余晖 ,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 ,极目远眺 ,晓霞尽染 ,鸿雁南飞 ,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 ,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 ,却兵不血刃 ,最终以3:0取得胜利 。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
没有约定而遇见 。
指意外碰见 。
不合语境 。
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
望文生义 。
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
不合语境 。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较为容易 ,词语大多较为常见或者经常练习 。
【备考提示】使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词义的轻重 ,对一些易望文生义的词尤其要引起重视 。
3.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 ,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
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 ,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 ,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
D. 食醋富有氨基酸 、钙 、磷 、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 ,因此具有美容功效 ,皮肤吸收之后 ,可改善营养缺乏 ,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 ,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不合逻辑 ,在“发现”前加“被”;D成分残缺 ,“改善”缺少宾语 。
【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
【备考提示】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今年重点考查的是结构性语病 ,对于这类病句 ,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 ,先压缩 ,再看搭配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 ,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
B.“枫叶四弦秋 ,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山别离情” ,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 ,他所创作的90多部小说 ,总名为《人间喜剧》 ,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 ,武器》等 。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家应为评判现实主义作家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
① 。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 ,古城出现在前面 。
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
A.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连贯 ,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
二 、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到9题 。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有可言而不可行者 。
有易为而难成者 ,有难成而易败者 。
此四策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
誳①寸而伸尺 ,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 ,君子行之 。
周公有杀弟之累 ,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 ,桓公以功灭丑 ,而皆为贤 。
今以人之小过 ,掩其大美 ,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
故目中有疵 ,不害于视 ,不可灼也;喉中有病 ,无害于息 ,不可凿也 。
河上②之丘冢 ,不可胜数 ,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 ,高下相临 ,差以寻常 ,犹之为平 。
昔者 ,曹子为鲁将兵 ,三战不胜 ,亡地千里 。
使曹子计不顾后 ,足不旋踵 ,刎颈于陈中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 ,耻死而无功 。
柯之盟 ,揄三尺之刃 ,造桓公之胸 ,三战所亡 ,一朝而反之 ,勇闻于天下 ,功立于鲁国 。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 ,不可谓智;遁逃奔走 ,不使其难 ,不可谓勇;束缚桎梏 ,不讳其耻 ,不可谓贞 。
当此三行者 ,布衣弗友 ,人君弗臣 。
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 ,立齐国之政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
使管仲出死捐躯 ,不顾后图 ,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 ,不计其大功 ,总其略行 ,而求其小善 ,则失贤之数也 。
故人有厚德 ,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 ,无疵其小故 ,夫牛蹄之涔③ ,不能生鳝鳢鲔 ,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 。
②河上:黄河边 ,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
③涔:积水 。
6.下列语句中 ,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 ,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 ,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 ,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 ,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 略是“简要”的意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
7.下列各组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 ,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 ,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转折 ,却/顺承 ,就 ,B 介词 ,给 ,替/动词 ,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的活用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 ,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
借助语句的结构 ,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 ,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 ,不害于视 ,(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 ,(苟)无害于息 ,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 ,高下相临 ,差以寻常 ,(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 ,(然)不使其难 ,不可谓勇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 ,表示转折关系 。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 ,可以确定 。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 ,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 ,这在周公 、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
C.管仲虽称不上智 、勇 、贞 ,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 ,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第二部分
三 、本大题共4小题 ,共30分 。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
(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参考答案】熹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词 章/ /以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当 熟 读// 深思 而 问 辨 之.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 ,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 。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
(8分)
①莫春者 ,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 ,风乎舞雩 ,咏而归 。
(《论语•子路 、曾暂 、冉有 、公西华侍坐》)
②鹏之徒于南冥也 ,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庄子•逍遥游》)
3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 ,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
(诸葛亮《出师表》)
4衔远山 ,吞长江 , ,横无际涯 , ,气象万千 。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楼船夜雪瓜洲渡 ,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书愤》)
6 ,毕竟东流去 。
,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参考答案】(1)春服既成 浴乎沂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庶竭弩钝 攮除奸凶 (4)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5)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6)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试题分析】要养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 、13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 ,每五鼓未旦 ,即绕街呼卖 ,虽大寒烈风不废 ,而时略不少差也 。
因为作诗 ,且有所警 ,示秬 ,秸 。
城头月落霜如雪 ,楼头五更声欲绝 。
捧盘出户歌一声 ,市楼东西人未行 。
北风吹衣射我饼 ,不忧衣单忧饼冷 。
业无高卑志当坚 ,男儿有求安得闲 。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 、张秸 。
张耒 ,北宋著名文学家 ,曾官太常寺少卿 。
12.(7分)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 ,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
B.“歌一声” ,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 ,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
C. 卖饼儿衣着单薄 ,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 ,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
D. 作者在诗的最后 ,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 ,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
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 ,平实而富有韵味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
(4分)
【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 ,没有华丽词藻 ,明白如话 ,通俗浅显 。
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
要点二:有韵味 ,写景 、叙事 ,蕴含丰富 。
如 ,开篇两句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 ,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
【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 ,平实和有韵味 ,答题时不可偏废 。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 ,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 ,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
(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要意志坚定 ,不畏艰辛 。
要点二 ,要有追求 ,持之以恒 ,勤勉而不懈怠 。
第二问:要点一 ,艺术性 ,以诗诫子 ,而不是枯燥说教 。
要点二 ,形象性 ,以卖饼儿为榜样 ,激励自己的孩子 。
【试题分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 。
四 、本大题共2小题 ,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4 、15题 。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 。
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 ,但这种方式 ,资源利用率低 ,污染严重 。
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 ,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 。
为农户乃至城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 、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使用 。
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 。
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 。
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 10厘米 、高约30厘米)组成 ,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 ,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 ,秸秆 、树枝 、杂草都可粉碎适用 。
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 ,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 ,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 ,一个四口之家 ,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需求 。
生物质发电 ,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 。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 ,目前都比较成熟 。
国外重点发展的是比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 ,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 ,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 ,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 ,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 ,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 ,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 。
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如不将他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 。
以前用酸解法分离 ,产生大量废水 ,环保问题很难解决 ,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 。
汽爆之后 ,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 ,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了葡萄糖 ,同时加入酵母 ,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 ,然后提纯 、脱水 ,就生产出燃料乙醇 。
汽爆所用燃料 ,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 ,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 ,基本不含硫 ,很清洁 ,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 ,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 ,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 ,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
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
C.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
D.我国农户 ,村镇 ,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
【参考答案】C
【易错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 ,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 ,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
15.文中谈到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请根据文意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
(5分)
【参考答案】汽爆分离技术 、酶解过程技术 、制造纤维素酶技术 、提纯脱水技术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
五 、本大题共4小题 ,共25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6-19题 。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 ,在我身临其境之前 ,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 、阒寂荒凉的 ,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 ,“千山空皓雪 ,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 ,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 ,这次实地一看 ,才了解到真相 。
原来 ,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 ,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当你驻足武威 、张掖 ,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 、森森苇帐 、富饶的粮田 、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
当然也不是说 ,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 ,它的精华所在 ,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 、永昌平原 ,黑河 、弱水流域的张掖 、酒泉平原 ,疏勒河流域的玉门 、敦煌平原 。
这篇膏腴之地 ,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
祁连雪以其丰美 、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 ,灌溉着农田 、牧场 、果园 、林带 ,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 ,一代又一代 。
祁连山古称天山 ,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 ,故又名祁连山 ,一过乌鞘岭 ,那静绝人世 、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 ,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 ,映着淡青色的天光 ,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 ,一直延伸到天际 ,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 、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 ,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 ,顿觉凉生襟腋 ,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 、明朗 、净化 。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 ,但平心而论 ,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 ,压低了祁连山 、涂饰了祁连山 ,丰富了祁连山 。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 ,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 ,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 ,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 ,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 ,夸言寡实” ,是后来的事 ,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 ,反而益发强化了 ,四十余年的渴慕 ,近照终于得偿 ,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 ,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 ,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 ,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 、情感 、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 ,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
观山如读史 ,驰车河西走廊 ,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 ,仿佛能谛听到自然 、社会 、历史的无声倾诉 ,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 ,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 ,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 ,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 ,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 ,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 ,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 ,银发飘洒的将军 ,俯视着苍茫的大地 ,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 ,壁立千寻 ,高悬天半 ,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 ,可是在我的心目中 ,它却是恋人 、挚友般亲切 ,千里长行 ,依依相伴 、神之所游 ,意之所注 ,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 ,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 ,使造化与心源合一 ,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 ,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 ,150年前的秋日 ,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 ,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 ,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
”甘 、青路上 ,我也即兴赋诗 ,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 ,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 ,大量引用神话传说 ,并触及了当下现实 ,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 、“涂饰”了祁连山 ,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 ,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 ,真相难以认清 。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 ,也以恋人 、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 ,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 ,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
【参考答案】BC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 ,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
(5分)
【参考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 ,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 ,在引起下文的同时 ,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 ,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 ,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
【解题思路】作用类题要注意从内容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来回答 。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 ,其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 ,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6分)
【参考答案】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 ,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 ,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
【解题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然后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 ,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 。
(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 ,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 ,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 ,史中有山 ,山中有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 ,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
第二问略
六 、本大题共1小题 ,共60分 。
20阅读下列材料 ,按要求作文 。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 ,师生门一起议论 。
生甲:太好了 ,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 ,这叫实至名归 ,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 ,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 ,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 ,我不赞成 。
如果故意输球 ,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 ,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 ,问题不限 。
【解题思路】 审题思路: “材料加导语”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 。
这些看似孤立于材料之外的部分 ,既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对考生的提示 。
同时缩小材料范围 ,强化考察力度 。
有导语的材料作文 ,导语比材料重要一万倍!所以这里的三条导语也就意味着三种解读材料的方向和态度 。
这里的三个导语均可从正反两方面下手:
学生甲在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 ,似乎也有些理智的过了头 ,只注重一国输赢的观点难免显得不够宏观和长远 。
学生乙在发扬风格的同时 ,似乎又过于感性 ,荣誉不是随便可以拿来施舍的 ,并且错误的理解了分享的含义 。
学生丙的观点看似是站在乙的对立面上 ,尽管理性却又与甲不完全一样 。
确定了方向与立意 ,其他的就好办了 。
既可以写逻辑严密 ,有理有据的议论文;亦可以写以我笔写我心 ,源自生活的散文 。
具体的材料与语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 ,越发挥个人特点越好……
小编和您分享的2011北京高考分享到这里了 。如果您这边想要对2011北京高考物理更加详细的了解 ,欢迎咨询我们哦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